明基給部下舞臺來塑造向心力

文/劉哲銘 (記者) 2008-06-30

在很多人還在想該怎麼讓IT團隊成功在大陸成立時,明基已經在蘇州擁有一個11年的IT專業團隊,並且在最近轉為利潤中心。這個團隊從原本的小規模,逐步成長到現在的180人,但令人驚訝的是,其平均年資還有4.8年,流動率相當低。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某家西進大陸的製造業,因為不放心上海員工的工作狀況,所以在臺灣總公司的一間辦公室,建置了視訊會議設備,螢幕有一整片牆那麼大。每天上班時間,就啟動視訊設備與上海辦公室連線,如此一來,老闆想看上海那邊的工作狀況,只要走進總公司的這間辦公室就能一覽無遺,還可以即時對著上海的員工下達指令,為了做到每天8~12小時不間斷的使用視訊會議設備,廠商還絞盡腦汁的幫他們找最耐用的解決方案。不過後來,聽說他們上海員工的離職率特別高。

對於同樣需要管理蘇州IT團隊的明基電通來說,「管理」一詞的定義似乎和故事裡的老闆有些不同。今年9月,明基在大陸蘇州成立的專業IT團隊,就將屆滿11年了。在這將近11年的歲月裡,蘇州的IT團隊從原本的小規模,逐步成長到現在的180人,但令人驚訝的是,其平均年資還有4.8年,流動率相當低。「其實我很感謝他們,」明基電通資訊技術服務中心資訊長趙素娟這麼說,「很多人是從10年前就一直跟著我到現在。」

成就感最重要,有潛力就該給IT人舞臺
這個蘇州的IT團隊最早是為了協助內部應用系統程式撰寫(Coding)而成立,但是後來發揮的效益卻不僅此而已。舉例來說,最近明基在南京正式成立的明基醫院,資訊系統的建置就是由這個團隊規畫、協助。最近,這個團隊更有了個新任務,除了支援明基內部的業務需求之外,也開始以明基逐鹿公司的名義,接外部的服務案,成為明基旗下另一個利潤單位。「過去在自家裡練功練了10年,也該是時候讓他們上擂臺了。」趙素娟笑著說。

能夠這麼成功的建立起這麼一支大陸專業IT團隊,趙素娟自然有她一套管理哲學,她說:「如果你認為屬下有潛力,你就必須給他舞臺。以明基來說,如果只是把他們放在身邊,明基的架構就是只有這麼大。」趙素娟一直抱持著感謝的心面對這群大陸的IT團隊,對他來說,這個組織能夠穩定持續近11年,並且向心力、積極度都很高,持續拓展其效益,這些成就很大一部分都必須歸因於那些大陸幹部們。而當然,他也不吝惜讓這些成員有機會獨當一面。

舉例來說,2年多前明基合併西門子,明基全球運籌的架構突然發生了劇烈的改變,想當然耳,IT很多部分也必須跟上,其中的一個挑戰,就是全球IT的支援服務架構。因為明基採用集中化架構,IT都集中在亞太區,這使得歐洲的員工在上班時間遇到相關問題時,因為時差關係,往往無法獲得亞太區的支援,造成很多業務因此而延宕。對於趙素娟來說,那時的當務之急就是建立起一個統籌全球IT支援服務的服務臺(Help Desk)。趙素娟於是決定在蘇州建立起明基的第一個IT服務中心,而規畫和建立此一中心的人選,她選擇的就是蘇州IT團隊中的一位資深幹部。「我告訴他,這件事情攸關明基提供全球據點IT服務品質的重要性,之後需要什麼人、該怎麼著手進行,都是由他向我提出,我們再來討論,我並沒有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去指派。」趙素娟說。

在這位幹部的規畫下,最後明基的Help Desk正式成立,相關的系統也建置完成,人員也由在明基蘇州IT團隊工作超過4年的資深人員進駐,由他們在第一線負責處理明基全球的IT相關問題,定時輪調。

趙素娟說:「為什麼要選資深的IT人呢?這是因為我們有300多套系統,不是每個人都能全面了解,如果派較為資淺的員工,相關問題就無法在第一線就被解決,這也會讓我們IT服務的即時性和品質降低。」現在,明基的員工只要有IT的疑難雜症,撥打分機號碼就會自動透過VoIP轉至蘇州的這個Help Desk。現在約有近10多人負責此一業務。

這個IT支援中心不但在短時間內成立,還成功規畫了一套記錄需求與後續服務追蹤的系統。每個進來的需求,都會透過系統記錄,並且在需求處理完畢後,追蹤使用者的滿意度。而這從無到有,都是由這位蘇州IT團隊出身的幹部規畫,並且和趙素娟討論而來。「IT人最喜歡的就是新的東西,無論是新技術,還是新的挑戰。你告訴他這件事情很重要,他自然就會很願意去嘗試。」趙素娟說。

趙素娟就是這樣,透過讓屬下有其可以發展的舞臺,成功構築了明基在蘇州IT團隊的向心力。曾經有大陸廠商以2倍薪水挖角蘇州團隊的資深人員,並且要求他一周內就去上班。但是,他還是留了下來。趙素娟說:「其實人對於工作的要求很多,薪水雖然也是一個重點,但是成就感也很重要。」

培養向心力必須信任下屬,並且適時相挺
從趙素娟上任到現在的10多年間,明基的變化非常大,總是有不同的關係企業需要IT部門支援,或是有不同的組織需要成立,這些,趙素娟都以類似蘇州Help Desk成立時的邏輯去管理,指引大方向,而後就充份授權。「我通常是先放,如果真的不行,我才去收尾。當然,當我真的要去收的時候,他們就知道事情嚴重了。」趙素娟笑著說。

而除了讓屬下有可以發揮的舞臺,讓IT人保持對工作的成就感外,她對屬下也充分信任,這也是明基之所以能把大陸的IT團隊經營的有聲有色的重要原因。趙素娟認為,很多公司都不相信中國的員工,在這樣的心態下,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留住大陸員工的心。人都是互相的,當主管對這些員工不能給予信任,對方也會認為在臺商沒有什麼發展空間,自然一有更好的機會就馬上跳槽。「要讓這些員工也能夠參與規畫的過程,不能把他們當做次等人。」趙素娟說。

這也顯現在明基現在IT部門的自我學習制度中,這個制度稱為「虛擬團隊」(Virtual Team)。因為資訊部門每個人都各有專長,所以在自我成長學習這一方面,趙素娟讓屬下自己去規畫他們認為應該要學習的必修課程,每個課程找出最專精這一方面的資訊人員,由他們做老師,成立一個虛擬團隊,固定時間開課讓其他人員學習。

這一整套制度,都是趙素娟交由IT人員自己規畫、設計而成,讓IT人員知道,只要有好的想法,也是有可能改變公司制度的。在趙素娟的想法中,如果IT人員沒有受到信任,要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留得長久,不受高薪誘惑,是不可能的。而要讓屬下有受到信任的感覺,很多時候不能光只是照著公司的制度獎勵,還必須凝聚情感,信任他們提出的構想,也是這其中一環。當然,先前談到趙素娟的充分授權管理哲學,也是一種信任的表現。

從這些例子都可以看出,趙素娟之所以能讓明基在蘇州的IT團隊成功,就是不單單僅把他們當做程式撰寫的人員。「你想想看,一個人如果Coding了很多年,他的功力其實也非常厲害了,如果永遠都把他當做Coding人員來用,到了他的極限,當然就會離開。主管必須給他們一些想法發揮的空間,並且讓他們有願景。」趙素娟說。
在趙素娟的管理哲學裡,每當組織成長,制度就必須跟上,否則將會是一場災難。而在這種時刻,趙素娟都會借重IT人員的想法,讓他們參與制度的設計,信任他們的長才和經驗。

信任雖然是趙素娟建立起IT團隊向心力的一個方法,但不止於此。每當有新專案開始,每個IT人員忙到昏天暗地,趙素娟看在眼裡,也會努力讓高層知道IT人員工作的辛苦。舉例來說,在主管會議報告時,就會將辛苦工作的人員名字提出,告訴高層這些人員工作上遭遇的難處與解決困難的辛勞。

趙素娟認為,做為一個IT主管,讓高層能適時去鼓勵底下辛苦工作的IT人員,知道他們的辛苦,也是重要的責任。「除了開會時提出外,這還有很多方法,比如說如果能讓高層在每個IT人員昏天暗地工作時,進去工作會議說幾句鼓勵的話,鼓勵一下,我覺得就很有用了。」趙素娟說。

當然,讓高層知道,並且願意去表現對於IT人員辛勞的鼓勵,這並不是憑空發生。必須要IT主管去花一點心思,引發高層願意去這麼做。趙素娟說:「老闆要是知道IT的辛苦,可是沒有表現出來,那也是不行的。」趙素娟認為,IT人需要掌聲,如果不去自我鼓勵,或是努力讓高層了解IT的辛苦之處,很容易熱情就會消逝。所以,如何適時的相挺屬下,讓IT人知道自己受到重視,也是IT主管工作上十分重要的課題。

在明基每年結束的工作會議上,趙素娟總是會對著IT人員這麼說:「今年我們只要加把勁把計畫做完,應該就可以暫時輕鬆一點。」但後來,這句話每年都會被部下取笑。因為在明基發展變化這麼迅速的過程中,每一年總是會有不同的新任務,所以「輕鬆一點」這件事情,似乎沒有成真過。「把它看成玩耍的話,其實應該是滿愉快的。」談到對於工作的感想時,趙素娟是這麼回答的。如果工作是一種玩耍的話,我認為,在明基玩耍了10多年的趙素娟,真的是專家級的玩家。文⊙劉哲銘
IT人要更主動,並且讓自己獲得掌聲
原本就讀電機的趙素娟,被問到長年擔任資訊部門主管的感想時,他突然認真的說:「IT人需要給自己掌聲。」
趙素娟認為,因為IT工作的辛苦往往很難被看見,如果不能自己鼓勵自己,其實很快就會沒了熱情。「通常,IT不會是聚光燈的焦點。這種時候如果不能自己鼓勵自己,當工作又不能達到自己的期待,很快一把火就會熄了。」趙素娟說。
掌聲要從哪裡來呢?除了自己給自己掌聲之外,IT人也要懂得走出小圈圈,多去接觸不同的知識、不同部門的人。當其他部門的人有什麼需要IT支援的想法時,才能提供好的建議。這樣一來也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讓不同部門的人知道,有什麼新的想法,越早讓IT參與,所能獲得協助越多;而IT人越早參與,也才能有機會協助修正他們的想法,讓IT的支援更能切合需求,也才會獲得掌聲。「甚至很多東西是要自己去提的,很多時候等到需求出來,根本就已經錯失了時間點。」趙素娟說。
趙素娟對於自己屬下的期待也是如此,她認為,IT人不能只像過去傳統印象中那樣,每天面對著螢幕,然後IT中心大門緊閉,等著需求過來。IT對於企業最大的意義應該在於IT能夠看到整幅圖畫,而不會局限在單一部門的經驗。要做到這一點,「走出去」是IT人必須要培養的重要特質。每個IT人都應該隨時準備面對可能的挑戰,當機會來臨,才能在舞臺上發揮。文⊙劉哲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ggielai07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