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6/11/06 07:00 記者: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台灣退休金制度產生的所得替代率落後瑞士等先進國家一大截,
若自行準備退休金的方法錯誤,將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瑞泰人壽
總經理包道霖觀察台灣民眾準備退休金有三大迷思,正因為「有計畫
、沒落實」,這種態度使得台灣人退休生活堪慮,尤其是住在都會
區的民眾。
迷思之一是「能否付諸實行」。
隨著愈來愈多報章雜誌談論退休規劃的重要性,但忠告往往變成馬
耳東風,可能認同應該盡早規劃,但未能依步調執行計畫,例如計
劃每個月將薪資的三分之一用於理財或儲蓄,卻是月初發餉,一聽
到百貨公司周年慶,還沒到月中就花過頭,根本就沒法提撥資金用
於理財。
迷思之二是「退休理財絕對要保守」。
這句話聽來似是而非,當你接近退休年齡,累積財富時刻面臨無法
重來危機時,這句話說得沒錯。但若年紀輕輕便奉行這種理財策略
,恐怕一輩子都沒法存到足夠的錢退休,正確的說應是「不同人生
階段,便得採行不同策略的理財術,否則不冒險就是最大的風險」
,年紀輕時可將較大部分資金放在積極型商品,隨著年紀漸長,慢
慢將積極型理財工具比率調降。
迷思之三是「退休金能否專款專用」。
相較於歐美國家的父母,對於子女的教養責任在成年後便告一段落
,但中國的父母卻深怕子女遭遇到挫折或委屈,其實「一直躲在母
鷹翅下的小鷹,永遠無法展翅飛翔」,父母的退休金規劃不能重來
,子女的教育基金卻可以由其自己負擔一部分,千萬別為了子女教育
、成家立業而挪用自己的老本,否則老來還得當「伸手牌」的日子
可不好過。
- Nov 06 Mon 2006 14:50
台灣人 退休三迷思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