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進===>
更新日期:2006/10/30 08:30

「台北市寶藏巖,保存都市珍貴歷史聚落」。
(林麗玉報導)
寶藏巖 保存珍貴歷史違建聚落位於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底的寶藏巖,
許多台北市民或許從來沒有聽過這個地方,不過它卻在幾個月之前,被美國紐約時報
,評為外國人旅遊台北市,一定要去的點,甚至旅遊生活頻道,一個城市六個朋友節目
,介紹台北市,也特色來拜訪這個台北市民不是很熟悉的寶藏巖,其實這個隱身在公館商圈
邊緣的聚落,保存了台北市特殊的違建聚落,民國82年的時候,台北市政府原本要將聚落
剷平變成公園,不過經歷居民陳情,希望就地安置,過程中,還發生十四、十五號公園的例子
,讓台北市政府同意以聚落公園的形態保存寶藏巖,並且民國90年,
台北市文化局召開寶藏巖聚落歷史文化價值鑑定,出席委員認定為它是台北市戰後違建聚落的代表,
因此登錄為歷史聚落。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工作人員林芳正說,
台北寶藏巖是居民爭取現地安置,加上文化資產聚落保存觀念下,成功的例子。
寶藏巖融合各聚落 反映台北市草根移民文化至於寶藏巖從民國三十多年,只有六戶居民,
六七零年全盛時期兩百多戶,到現在只剩下三十多戶,一直長住在寶藏巖的張守禮老先生說,
他住在寶藏巖已經五十多年,過去住在這裡的老居民,搬出去了之後,都想再回來。
老居民聊起寶藏巖過去的社區情感,意猶未盡,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表示,寶藏巖的社會結構,
長期以來聚集了榮民、城鄉居民、勞工、外籍配偶等,透過日常生活的緊密依存,
發展出台北市的草根移民文化。
未來的寶藏巖 保存歷史結合藝術創作新社區文化而接下來的寶藏巖該怎麼走下去,
台北市政府會進行兩年的聚落整修,過程中,現在住在寶藏巖的居民及藝術家,
先遷到中繼住宅,兩年之後,重現寶藏巖的聚落景觀。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說,
都市發展的過程,都是比較粗暴的,不過寶藏巖保存了珍貴的歷史聚落及台北市的鄰里關係,
而整個保存過程,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於如何找回在地的聚落建築及居民。
台北市文化局也會讓寶藏巖變成藝術家創作的空間,讓藝術家以公共服務的方式,到寶藏巖,
透過藝術家創作者的觀察,將過去寶藏巖的聚落歷史,融合當地居民生活,以全新的方式呈現。





大家有空可以多造訪都市以外蘊藏之文化氣息ㄉ地方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ggielai07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